用“不合时宜”抵抗精神速朽,慢流岛春日读书会圆满举行
3月29日,慢流岛“现代性困境与人文精神”春日读书会在采薇书篱举行。十余位文学评论人、作家、艺术工作者与高校青年学者围绕安·黑贝莱因的《汉娜·阿伦特:爱与恶》展开深度研讨。活动由慢流岛主理人董早主持,青年评论人桑梓任学术领读,现场观点精彩纷呈。
本次读书会特别集结多领域读者:平遥电影节新生代导演孟戈、播客《哲学3/4》执行主编许应周、独立策展人Rocco、宝珀文学奖入围作家杨晓北、视觉雕塑艺术家孙颖、中南大学比较文学博士邝铭禹、南开大学逻辑学博士郑文文、等嘉宾,从各自专业视角解构阿伦特思想体系。桑梓以“平庸之恶的当代变奏”为引,结合教育剧场《艾希曼》的观剧体验,提出“碎片时代是否正在消解个体思辨能力”等多轮讨论话题。
共读环节,孟戈分享其筹备中的阿伦特传记剧本细节构思:"书架上未完成的烟斗、窗台朝向雅斯贝尔斯故居的方位,这些细节能比任何理论都更直抵思想者的生命温度。"董早通过梳理阿伦特与海德格尔、雅斯贝尔斯的思想纠葛,揭示其“爱作为世界性行动”的核心主张:“正如《人的境况》中强调的诞生性,我们今天讨论的爱绝非私人领域的情绪,而是面向公共世界的承诺。”
作家杨晓北现场朗诵即兴创作诗歌《致阿伦特的第一封信》,将哲学思辨转化为诗歌的意象碰撞。活动现场陈列着孙颖创作的文创作品——镌刻阿伦特名句“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,我们也有权期待某种光明”的书房小夜灯及黄铜镇纸,这些融合哲学沉思与工艺美学的物件,成为本次读书会能带走的的具象化思想印记。
活动尾声,董早预告其万字评论《在断裂处重建爱之可能——重读》将收录至《奔流者》“思想棱镜”专栏。近期,慢流岛“哲学家系列”读书活动将持续推进,下期拟以赛亚·伯林《自由论》为锚点,探讨价值多元困境。责任编辑:任芯仪(EN063)
相关文章
- 2025-04-13用“不合时宜”抵抗精神速朽,慢流岛春日读书会圆满举行